2017年3月10日 星期五

世親菩薩


無著大師的弟弟,世親法師年輕時表現也不俗:佛滅度后九百年,出了一個婆羅門數論派(Samkhya)外道要以斬腦袋之性命賭賽公開辯論,「要與沙門學子辯論,決一勝負,各須以頭為誓」,挑戰盛行于世的釋迦法。當時國王及沙門長老均受辱,幸而無著大師的弟弟,世親法師回到阿逾獬國,著手撰寫了《七十真實論》,專破外道的「數論」《僧論》,論著從到尾,把「數論」的論點駁得體無完膚。著作完成,廣為流傳,公開號召婆羅門與諸外道,大膽出來辯論﹔并聲明是學術上的爭辯,目的是搞清孰是孰非,不必以性命賭賽。
  世親法師是當時沙門權威之一,諸外道見「數論」《僧論》已破,那傲慢的婆羅門又離去了,還有誰敢出來辯論!國王歡喜,賞世親法師三萬金錢,法師就在國內起造三寺,接著,世親法師就在國內開始弘法。他先學習《毗婆沙論》,學通以後,便向大家講解《毗婆沙》義。一共造了六百余偈,盡釋《毗婆沙》義理﹔自始至終,無一人能報名破偈,這就是世親法師所著的《俱舍論》。全論完成,法師又慎重地派人送到縮賓國去,請求各位毗婆沙法師指教。諸法師誦了皆大歡喜,謂我正法己得廣傳﹔但偈語玄太深,不能盡解,最好請法師再撰長論闡釋。世親法師同意,當即另撰新著,凡有玄奧難解之處,便以經部義理釋之。完著完成,名為《阿毗達磨俱舍論》(譯為「對法藏」,因其理路井然,世稱「聰明論」,在當時相當盛行。)。此外,世親法師又造新論,把《毗伽羅論》三十二品,從頭至尾破析得一無是處,令那婆羅門上師無法反駁。
  世親的大哥無著在世親童年時,即先於「有部」出家,但後來受到 彌勒菩薩的啟發,而由小乘改宗大乘。世親起初抨擊大乘佛教,認為大乘非佛所說。哥哥 無著菩薩晚年時,專事講經說法,宣揚大乘。當時他看到弟弟世親的作品,也聽到有關弟弟的事業,很佩服弟弟的才幹,只是對他不信大乘很感遺憾。他擔心自己故后,弟弟可能會造論毀謗大乘,那時大乘學子將無人能戰勝他,因此想在生前能說服他改信大乘。就推說病危,派人去請弟弟火速回來會一面,世親聞知兄長病篤,日夜兼程趕回本國。出乎意料之外,只見兄長精神甚好,正在講堂上為大眾說法。
  世親於是在窗外聽一會兄長無著講經,無著講是《瑜伽師地論》,世親沒有聽過。他細心諦聽,越聽越覺大乘學說有道理,其義理完全沒有脫離佛陀精神,大乘的不少「般若妙義」是自己在過去所沒有聽過的,當下已感到自己確實對大乘存有偏見了。世親初學大乘法味,正合心意。于是天天出席講堂,聽兄講解大乘。遇有不明的地方,晚上再請兄長開示。世親是絕頂聰明之人,越聽越領悟,不等兄講完,已是大乘學說的信徒了。
  後來在中印度阿踰陀(梵Ayodhya)國, 無著菩薩故意遣門人誦《華嚴經》〈十地品〉和《阿毘達磨經》〈攝大乘品〉,使世親聽到,又開示感化之, 世親菩薩才開始領悟到大乘的道理,深悔自己向來見解的淺薄,開始作《華嚴經》〈十地品〉和《攝大乘論》的解釋,爾後又造論、釋經約百餘部,轉而弘揚大乘佛法,成為唯識學派的一代宗師。
  一天,他很悔恨地對哥哥說:「哥哥,怪我過去太固執,治學態度不嚴,以致沒有認真研究大乘,又多次毀謗了大乘。我的罪孽深重,不能赦免!我的罪是由舌頭所造的,我願割去舌頭來贖我的罪。」無著說:「兄弟,你錯了,即使割掉你一千個舌頭也無用處。你既知毀謗大乘之罪是由舌頭所造,而今你認錯了,你難道不會仍用你的舌頭,去努力地宣揚大乘學說嗎?」自此, 世親菩薩便成了弘傳大乘學說的傑出繼承人。

  他的著作比 無著菩薩更豐富,包括有《金剛經論釋》、《習定論釋》、《地經論》、《唯識論》、《法華經釋》、《俱舍論》、《辨中邊論》、《攝大乘論釋》、《佛性論》及《大乘成業論等鉅著》,得有「千部論主」的美稱,對推進中期大乘學說起了極大的作用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